渝商资讯

渝商资讯

Yushang Information
重庆沙坪坝区激活人才资源引来创新创业好项目

浙江省重庆商会日期:2016-04-06 点击数:3589

   

  据重庆日报4月6日讯:在位于西永的沙坪坝区科技企业孵化器里,有一家已孵化成长起来的重庆寰瑞生物科技有限公司,董事长王建是一位博士。这是一位在“双引”中被激活的本土人才,并已在创新创业上创出了自己的好项目。

在沙坪坝区科技企业孵化器这一平台里,王建利用自己的知识,带领20多位研究生、本科生,先后研发出多项成果,投入重庆、上海等地的市场。

前不久,王建所带领的团队研发出来一项目前在国内都处于领先地位的产品,该产品一问世,北京等地的投资商都要花大价钱购买。但公司为了把创业做大,选择了对方以参股方式合作。这一创新成果投入市场后,年销售额将达10亿元以上。

政策和服务激活本土人才资源

凡是新批准设立的、博士后研究人员从事科研和技术创新的工作平台,给予20万元一次性建设资助经费;进入工作平台工作的全职博士后,每人每2年给予10万元的资助……在沙坪坝区,像这样激活本土人才的政策在不断地出台。

“沙坪坝区有各级各类本土科技人员8万余人,把这支本土人才队伍的作用发挥出来,是‘双创’中的一股巨大力量。”区委人才办主任周会锡说,区里通过制订和完善政策,通过做好服务来激活本土人才资源。

沙坪坝区域内有19所高校,这是沙坪坝区重要的本土人才资源库。去年,在激活本土人才中,区政府与区域内的多所高校签订了人才战略协议,并出台10条具体的措施,从租金补贴、融资支持、研发奖励等10个方面,鼓励高校内的人才进行创新创业。

为鼓励本土人才更好地成长,更好地发挥作用,区委人才办、区人社局在本级职权范围内,进行人才队伍建设的改革,突破一些不利于人才集聚、培养的框框,为本土人才发挥作用排除体制、机制上的障碍。

如在人才的评定上,打破文凭限制,从注重政治素质、注重实际业绩、注重适应市场的能力等方面进行评定;对镇一级的农业科技人才评定中级以上的职称,注重实绩,不以文凭和职称外语等限制;对镇一级的卫生、学校、以及企业评定职称,不考外语,把有质量的工作总结作为论文对待。在事业单位急需紧缺人才引进上,按实际需要设置特设岗位,解决引进人才职称晋升难题;在国有企业引进高端人才上,打破工资总额的限制,让市场和业绩说话,让人才有更多的发挥作用的空间。

为鼓励本土、特别是高校毕业生创新创业,沙坪坝区还建立起高校毕业生创业启动金、创业补贴等制度。对登记失业的高校毕业生创业者,可申请5000元至1万元的创业启动金,实行还本不计息;全日制高校毕业生创办并带动3人以上稳定就业1年以上的,根据企业招用员工的数量,可申请2000元/人,但最高不超过2万元的一次性补贴。

人才资源激活引来众多创新创业项目

刘强和朱平是沙坪坝区足下软件学院培养出来的本土人才,两人在校期间就参与学校众创空间锻炼,并成立了自己的工作室。毕业后两人一起在沙坪坝区创业,成立了重庆伊歌信息技术有限公司。

在创业中,公司开发了针对高端进口汽车的综合服务平台“i车行”app项目,目前已有1200家国内进口汽车经销商作为营销媒介,拥有国内30万进口车爱好者活跃用户,已累计促成5000余辆汽车销售,年销售额达6000万元。

沙坪坝区用政策措施、搭建平台等,激活了本土人才资源后,为创新创业,引来了众多的产业发展项目。

据沙坪坝区委人才办统计,近两年来,通过激活本土人才资源,并依托本土人才,引进来各类创新创业项目172个。

对这些通过激活人才创新创业积极性引进和激活的创新创业项目,沙坪坝区的政策和服务也起到了好的促进作用。如在对博士王建的创新创业扶助中,区科委就帮助其落实区级创新基金30万元,申报国家级创新基金270万元,并免费为其申报成功1项发明专利、多项实用新型专利。

本土人才资源激活并发挥作用后,促进建成了市级以上的科研平台137家,其中国家级重点实验室、工程技术中心20家,这些平台上已集聚起科技人才2万余人;同时,通过已经建成的30余家各类孵化器和众创空间,聚集起创业人才7.8万人。 


 

返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