渝商资讯

渝商资讯

Yushang Information
借力微信支付 重庆“百汇集”半年吸引50万用户

浙江省重庆商会日期:2016-03-23 点击数:3231

  

   据重庆商报3月23日报道:选择什么样的项目才能快速进入普通消费者的视野?自主研发还是借力打力?重庆微客巴巴信息技术有限公司的CEO彭必银选择了站在巨人的肩膀上。从去年10月起,彭必银以微信支付为切入点,开启了自己的创业之旅——只要用户使用微信支付在其联盟商家中消费,后台就能自动为其积分。该项目开启以来,已累积了近50万用户。

    A  借助微信支付 巧妙加强用户粘性

    其实在做自主创业项目之前,微客巴巴还是一家外包服务类公司。“去年4月,微客巴巴在Q板上市,并借此引进了天使资金和新资源,对公司业务进行了整理。当时我就寻思,要想公司走得更远,就必须做自己的项目。”

    去年3月起,彭必银做起了第一个“看广告换积分”的项目,即用户在闲暇时间用手机看广告,就可以累积分换购商品。然而项目在做了几个月后,彭必银有了新的想法。他发现,看广告的用户粘度不高,很多用户看几次以后就不再点开广告页面。

    如何才能留住用户?彭必银总结出,收看广告并不是用户的刚性需求,可看可不看,要想提高用户粘性,就必须做一个能加强用户粘度的项目。目前还有什么刚需消费是人们必须在日常中用到还不会抗拒的?在去年9月与腾讯开启了一系列的战略合作后,彭必银想到了借助微信支付。

    “一个新项目要让大众接受其实很难,需要培养用户习惯,但微信支付不同。从市场大环境而言,人们对微信的认知度和了解度非常广泛,接受度也很高,我们做微信支付的项目,就不需要反复向商家解释,他们自然就能接受,不会产生强烈的排斥心。加上已有很大一部分消费者养成了用微信支付的习惯,所以群众基础是有的。”彭必银如是解释自己的初衷。

    基于微信支付,去年10月,彭必银开始策划起了智慧商圈项目。即以一个社区或商圈为中心点,辐射周围3000人左右的范围,该范围内的商铺都安置“百汇集”的二维码,用户扫码支付累积点数后,就可去微客巴巴布置在社区中的实体服务店内换购商品。按照彭必银的规划,该项目能自然圈住用户的日常使用,同时借助商品换购、活动抽奖等刺激,可以为商户引导人流量。

    B  摆脱繁琐手续 刷手机就能换积分

    “我们去年选定了一两个试点地方,和周围的大小商铺协商,让他们免费加入百汇集商户联盟,即在他们的店铺消费,就能在我们的后台产生积分。我们通过各类抽奖、换购积分等活动,负责帮他们宣传、引导客流量前来消费。”昨日在现场,彭必银向记者展示了如何使用“百汇集”——只要打开微信的扫一扫功能,扫描“百汇集”的二维码,微信就会自动跳出支付页面;成功支付后,用户自动成为“百汇集”的会员,后台自动显示刚才消费后累计的积分。

    “没有增加繁琐的手续,也没有额外的费用,后台自动帮你累积积分。凭借这个积分,你随时能到你所在区域的线下服务点里去兑换平时所用的生活用品。”彭必银解释道。

    “我们的项目,就是以手机支付这个细节,切入到人们的日常生活中。从消费者的角度来看,他们在我们后台的积分不需要下载APP,方便快捷;其次,我们在每个布点的圈层都有落地的服务实体店,让消费者和商家都能找到具体的负责人,而不是只能去线上寻求帮助;其三,积分能换日常用品,对很多市民来说不过是顺手的事情,就能免费获得额外的奖励,这也能刺激他们在联盟店里的消费频率。”彭必银表示。

    C 今年力争完成新三板上市

    作为重庆工业服务港的会员企业之一,彭必银也巧妙依靠工业服务港的人脉资源,为自己的项目牵线搭桥。“我们入驻工业服务港后,工港给我们提供了很多帮助。首先是宣传方面,工港在观音桥等重点商圈里用LED大屏幕为我们进行重点推荐;二是为我们提供路演平台和实践基地,帮助我们引荐了许多投资人;第三是利用工港的平台,帮我们多方整合资源。”

    记者了解到,目前“百汇集”智慧商圈项目的用户量在50万左右,并在全国拥有近2万户商家,主要布点在重庆、江西、贵州和安徽。其中,重庆已经成功打造了包括亚太商谷、万科锦城等多个样板社群圈层。“我们在重庆包括主城在内的各个区县都布了点。”

    在谈及未来规划时,彭必银表示,“百汇集”项目还将继续推荐,今年力争在国内20个省市布点,并完成公司的A轮融资,预计在今年8月完成新三板的上市工作。

    风投点评:不应仅靠二维码获取客户

    在大石创投副总裁戴伟国看来,“百汇集”的商业核心实际上是通过支付的方式,围绕着积分打转,实际上打造的是一个产业链。戴伟国认为,该项目有几个地方需要创业者从中突破:

    一是积分产业链如果继续扩大,是否会让商业模式变得复杂,从而让企业变得有负担。“比如说积分兑换,目前都是依靠企业自己买东西来兑换给消费者。随着未来兑换积分的人越来越多,企业的负担也将加重,是否会产生有积分但兑换不到物品的尴尬情况?建议可考虑与第三方合作,让积分的‘盘子’变得更大。”

    二是目前“百汇集”主要依靠二维码进行推广实践,但二维码正处于舆论的风口浪尖,有许多用二维码设骗局的情况,这也导致用户在扫码时变得更谨慎,并可能导致客户流失。“尤其是创业企业推出的二维码,很多用户并不放心。我认为,二维码只是手段,不是核心,建议考虑不同的渠道来收集用户。”

返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