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据重庆日报7月20日讯:近日,市生产力发展中心、市旅游局、重庆社会科学院和重庆市综合经济研究院联合主办了“区县经济圆桌会”。来自渝东南生态保护发展区、渝东北生态涵养发展区17区县有关党政机关、旅游局、发展改革委的负责人,市级机关及科研团体等专家、学者,在座谈交流中,大家达成共识,大旅游经济将成为“十三五”乃至未来相当长时间提升两翼地区经济社会发展的主动力。
何为大旅游经济?市综合经济研究院院长易小光给出了解释:“大旅游经济,就是以旅游产业发展为基础和联系纽带,守住生态环保红线,把相关旅游资源和元素充分融入进新型工业化、信息化、新型城镇化、农业现代化‘四化’同步发展进程,打破传统旅游产业单一发展概念,有机联动三次产业发展和城乡建设,形成全方位、关联型、生态化的经济发展与生态保护协同推进体系。”
“大旅游经济以旅游产业为出发点,但突破了狭义的旅游产业范畴。”易小光认为,大旅游经济以生态绿色和环境保护为底色,把产业融合发展与城镇化推进有机联动,优化产业发展规模和结构,优化城镇风貌和完善城镇功能,改善各种基础设施,充分融入旅游元素和特色,将促进内陆开放型经济发展水平的提升。
市旅游局局长刘旗则将大旅游经济形象地称为与“互联网+”相对应的“旅游+”。“这实际上是跨界融合的概念。”
“如果将过去的‘读万卷书、行万里路’和览胜观光分别为旅游发展的1.0版本和2.0版本,以跨界融合为显著特征的大旅游经济则是传统旅游的3.0版本。”刘旗认为,“大旅游经济将与旅游相关的各种要素和元素全方位渗透到一、二、三产业发展,以及城乡建设、交通设施完善、环境保护和文化挖掘等各方面,实际上就是跨界融合的概念,某种程度上可以理解为与“互联网+”相对应的“旅游+”。同时,与工业4.0充分利用信息技术,推动传统制造业向定制化、智能制造、制造服务化转型类似,大旅游经济将以共享经济、互联网旅游等新模式和新业态,全方位融入全球互联网跨界融合创新浪潮。
返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