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萧山日报昨日讯:当前萧山正处于传统产业的转型阵痛期、新兴产业的培育增长期、深化改革的攻坚调整期。新旧动能实现顺利转换,对有着2.5万家传统民企、工业产值数以千亿计的萧山来说,是一个必须迈过去的坎。
可喜的是,近年来,萧山坚定不移沿着“八八战略”指引的路子,进一步发挥块状特色产业优势,加快先进制造业基础建设,走新型工业化道路,工业经济实现从“速度领跑”向“质量领先”的蝶变。
破题——从产业提升开始
去年,萧山化纤制造业列入全省21个传统制造业改造提升试点,而化纤产业的转型难点又在衙前,这里是萧山的化纤重镇。这是必须跨越的突破点。
对衙前来说,这是“腾笼换鸟”的开始。以地铁站为核心,打造1.2平方公里的以民营化纤企业总部为主的产城融合示范区,衙前抓住了城市化的机遇。
确实,在加快新旧动能转换的当下,萧山正奔跑在从传统工业大区向创新创业新城加速转变的最佳跑道上,把提振壮大实体经济摆在更突出位置。而化纤纺织行业作为全省传统产业改造提升“先行先试”区,萧山积极谋划,全面推进化纤制造业的改造提升,取得了不错的成效。
目前,萧山已在益农拓展了总面积10.8平方公里的化纤新材料产业区和产业生态区,围绕轻纺及上下游产业以及东部先进装备制造业,打造“国家高端纤维产业集群示范区”和“国家新型工业化(装备制造)产业示范基地”。
化纤制造业仅仅是萧山产业改造提升的一个缩影。今年,萧山在卫浴行业整治的基础上,吹响了羽绒印染等十一个行业的整治号角,以壮士断腕的决心和勇气,全面整治行业中低、小、散的产能,推动行业转型升级。按照既定时间节点,我区全面完成了第一批765家企业关停取缔及停产规范工作,首战告捷。
接下来,萧山将全面推进化纤制造业改造提升省级试点,推进汽车零部件产业改造市级试点,推进智能制造工程建设,重点实施“腾笼换鸟”、两化融合等项目,确保各项发展指数继续位居省市前列。
发力——源自创新驱动
面对产业革命新一轮浪潮,萧山正紧跟新时代脚步,实施创新驱动,全力招引新兴产业。这一点,从萧山各大平台发展壮大的历程中可以窥得一斑。
萧山信息港小镇,从2014年开园到现在4年多时间里,招引了一大批知名企业,完成注册企业1702家,引进“千人计划”人才9名,聚集近万名创业创新者。
很难想象,这里曾是一片破旧的村落和连片的农用地,不仅跟信息产业毫不搭边,甚至连一路公交车都没有。如今,这里已成为高端智慧产业区域,微医集团、口袋购物、网盛生意宝、数联中国等一大批互联网企业入驻,引领着“互联网+传统经济”迅速崛起。
创新驱动,持续优化萧山产业结构,正成为萧山经济繁荣发展的新动力。而萧山创新平台的扩面增效,为经济发展注入了新的活力。
聚财——“一城一镇”金融桥头堡
萧山民营企业家积累了很多财富,民间资本充裕,存款余额超过3000亿元。有近7万家经济主体,其中规模以上企业就有2000余家。这都为金融产业的发展提供了沃土。
2013年,区委、区政府做出了建设金融集聚区的重大决策。经过多年努力,已基本形成了以钱塘江财富管理中心为特色品牌,以及钱塘江金融城和湘湖金融小镇等多区域联动发展的格局。
2016年,浙江省政府召开钱塘江金融港湾建设推进大会,正式发布《钱塘江金融港湾发展规划》。作为省委、省政府“十三五”期间的重大平台,钱塘江金融港湾肩负着浙江金融优化布局、提升高度、增强服务实体经济能力的重任,是未来10—20年浙江金融产业发展的重大战略。
钱塘江金融港湾由1个钱江财富管理核心区和若干个金融特色小镇组成,形成点面结合的“1+X”空间布局。其中萧山的钱塘江金融城列入核心区,湘湖金融小镇列入重点发展类小镇,构成了金融港湾在萧山“一城一镇”格局。
业内人士指出,钱塘江金融港湾的核心就是新金融,作为在浙江实体经济转型发展中有着重要样本意义的萧山,如此重推金融科技,其目标是用金融思维促成产业经济的创新转型,打造全国经济强区。
返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