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省重庆商会日期:2013-12-06 点击数:490
据重庆日报农村版12月6日报道:在巫山,说起柑橘,首先要论曲尺乡的纽荷尔,不仅果甜、水分足,而且种植面积超过1万亩,已形成品牌。
曲尺乡是巫山的移民大乡。三峡库区蓄水后,该乡只剩下3万多亩山地。为了解决移民生计问题,从2004年开始,该乡引进纽荷尔柑橘产品。
经过几年培育,到2012年,5000亩柑橘进入丰产期。当年,一村民告诉笔者:“一亩柑橘,至少能采收2000多斤。一户只需要种3亩,年收入就能超过1万元。”
村民正是依靠纽荷尔走出困境,过上了好日子。因此,纽荷尔也被当地称为致富的“黄金果”。
丰收年却愁销
措施
果农在采收柑橘。
12月初,正是柑橘成熟上市的季节。在曲尺乡,随处可见的柑橘园里,黄澄澄的果子压得树枝都弯了腰。
“今年,我种的4亩柑橘,能采收1.4万斤。”在伍柏村二社,村民蒋佐安悲喜交加地告诉笔者,今年是个丰收年,但销售很让他发愁。
去年,他家的柑橘虽然只收了1万斤,但不到1个月就销售一空。而今年到目前为止,他才卖了600多斤。
曲尺乡党委书记傅祖斌称,今年,该乡1万多亩柑橘,90%已进入丰产期。预计能产柑橘1万吨左右。按去年的销售价格计算,全部卖完,村民可收入3000多万元。
听说笔者来了解柑橘销售情况,村里的几位村民追了上来。
“你们尝尝,我家的柑橘真的很甜。”蒋仕炎夫妇从自家柑橘树上摘下几个柑橘,使劲往笔者身上塞,“我家的收入全靠这些柑橘,如果卖不出去,全家就只能喝西北风了。”
蒋仕炎种了6亩柑橘,今年可收9吨鲜果。至今,他还只卖出300多斤。
不少村民将成熟的柑橘堆在公路沿线叫卖,销量也不乐观。
“以前,柑橘刚成熟,就有商家上门收购。但今年不知道什么原因,一个买家都没上门。”眼看着成熟的柑橘挂在树上无人问津,村民们心急如焚。
种植大户张兵,同时也是销售经纪人,已从事柑橘销售多年。他告诉笔者,他家种了30亩柑橘,每年能收6万多斤。除了经营自家的柑橘外,他也帮其他村民牵线搭桥,联系买家。
看到村民都在为销售犯愁,他与同乡的几位经纪人曾相约到陕西、四川、福建等省市联系,效果并不好。
“主要原因是今年长江沿线的橙类水果大丰收,市场供大于求。”张兵说,加上曲尺的柑橘是以村民自主种植为主,没有抱团发展,集中起来占领市场。
目前,除了张兵等经纪人还在四处寻找销售渠道外,曲尺柑橘滞销的问题已引起该县政府的重视,正责成商务局帮助解决。
“也希望借重庆日报·农村版这个平台,帮我们找到买家。”张兵一再请笔者向媒体求助,并主动留下了他的电话:1398353923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