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省重庆商会日期:2017-11-02 点击数:108
重庆商报11月2日讯: A股上市公司2017年三季报披露工作刚刚结束,昨日,部分上市公司便已迫不及待地推出了各自的大股东或高管减持计划。业内人士认为,对于计划减持规模较大、计划减持周期较短、减持计划涉及股东或高管较多的个股,投资者应多个心眼。
根据证监会发布的《上市公司董事、监事和高级管理人员所持本公司股份及其变动管理规则》等规定,上市公司高级管理人员在财报公布前的30日内以及业绩预告、业绩快报公告前10日内,不得买卖本公司股票,而10月份正处于上市公司三季报披露期,受此因素影响,10月份A股上市公司的减持规模明显下滑,当月重要股东或高管的净减持金额总计只有12.23亿元,创今年以来单月新低。
不过,随着三季报披露期的终止,A股上市公司重要股东或高管的减持欲望再度回升,11月1日晚间,神州信息、山东威达、洽洽食品、亚星锚链、科士达、振芯科技、康尼机电、广信股份、山西汾酒、正业科技等11家A股上市公司同时发布重要股东或高管计划减持公司股票的公告。如果再加上10月31日晚间披露减持计划公告的新易盛、光线传媒等公司,在A股上市公司三季报披露季刚刚结束两个交易日内,便已有30家A股上市公司表示其重要股东或高管有减持公司股票的计划,其拟定中的减持股票总量上限高达1.33亿股。神州信息、吉宏股份、茂业通信、网宿科技等上市公司披露的减持计划规模均在1000万股以上。
值得注意的是,最近两个交易日发布重要股东或高管减持计划的30家公司中,有26家公司给出的重要股东或高管减持理由与“个人资金需求”相关。比如隆鑫通用表示,公司副总经理龚晖之所以计划减持35万股公司股票是因为“自身资金需求”;和仁科技重要股东金石灏汭减持公司股票则是因为“自身业务及资金需要”。
提醒
警惕减持压力骤升冲击大盘
国泰君安投资顾问张涛表示,上市公司大股东或高管掌控着上市公司发展走向,套现意愿往往会被理解成为对企业前景看空。同时,公司股份被减持,表示资金从市场撤出,极易带来示范效应,有可能带来相关个股股价的短时“闪崩”。因此,投资者需对上市公司发布的减持计划予以重点关注,如果相关减持计划涉及的公司高管较多、减持的规模较大、计划减持价格明显低于目前二级市场的股价、减持行为集中在短时间(一般不超过3个月)内,那么投资者对于这类个股积极回避是上策。
南京证券投资顾问姜文礴表示,在“减持新规”的限制下,A股市场短期内尚不至于出现大规模的减持潮,但随着三季报披露时间窗口的结束,不排除符合条件的限售股解禁股东急于兑现收益的可能性。预计近期有三类解禁股值得投资者警惕,一是解禁方属于财务投资者,这类减持方通常都是采取清盘式减持,对股价冲击较大。二是解禁方属于带有原始股东性质的高管,因为其持股成本较低,因此其减持套现的积极性最高。三是本身存在业绩欠佳、主营业务受挫等利空因素的解禁股,这类个股一旦解禁,其持股人会很快脱身离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