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据重庆晨报6月7日讯:昨日,为期两天的2016(第七届)全球汽车论坛在重庆悦来国际会议中心正式拉开帷幕,来自海内外的950余名汽车行业嘉宾聚集重庆,共论汽车行业新趋势。智能驾驶、新能源汽车、分时租赁等成为此次论坛上嘉宾频频提及的“热词”,这些热词也将构建未来汽车行业的新格局。
来自戴姆勒、德勤等的全球汽车行业人士,将就全球汽车行业未来的发展格局、未来汽车技术发展的方向、新能源汽车、零部件供应商的议题展开激烈争论。
“未来十年汽车产业的变化,预计将超过过去的五十年。”中国国际贸易促进委员会汽车行业分会会长王侠表示,新能源汽车有望在中国市场率先成为主流产品、智能网联汽车的普及为汽车产品打开了新的价值空间,互联网让汽车社会化更进一层。
纯电动车今年底或将迎来井喷
未来新能源汽车如何才能接地气地满足市民需求?在新能源汽车的分论坛上,车企专家预计,日常代步的纯电动车或将在今年年底、明年年初大量上市,参与到人们日常生活中。
消费者在购买时往往会考虑纯电动汽车是否能跑长途、中途能不能充电、充电要充几小时,这些问题在车企专家们看来可以解决。
福建省汽车工业集团云度新能源汽车股份有限公司副总经理林密认为,未来城市间的出行方式将以高铁为主。对于新能源汽车来说,不同的里程设置将满足不同人群的出行需求。“对于小一点的城市来说,200公里日常出行够用了,400公里针对一些一线大城市也是足够的。”
目前在全世界范围内纯电动车均有核心技术不过关、续航能力短、价格过高、充电困难等问题,但专家认为,这些问题并不会对电动车的发展产生大的影响。
“技术上的问题正在逐步完善,只是时间问题。我们认为更重要的是在能源运营这块花了很大功夫,车的出行方式已经有了一个共享模式,随时可以共享。”力帆实业(集团)股份有限公司副董事长陈卫告诉记者,力帆正在推行新能源汽车分时租赁、换电模式。在陈卫看来,换电实际就是把电池当成一个媒体罐在公众领域流通,对消费者来说车和电是分开的,对于消费者来讲只需要买一个车,同等的性能肯定比燃油车便宜,而电池本身你不用掏一分钱。
未来的新能源车、智能汽车发展,从产品到运营、售后服务模式都要发生改变。中驰车福董事长张后启表示,现在都是整个主机厂自己构建十个、八个中心仓,两天、三天下个订单4S店备配件,这是高成本的供应链。未来,后市场打造产业的公共供应链,通过在全国部署中心仓,每天三班制给所有的修理厂交付配件,建立从厂商直达终端的高效服务链服务平台。
智能交通后年将形成比较多的标准
无人车如何让城市和交通变得更加智能、更安全?百度自动驾驶工程副总经理孙勇义表示,百度无人车已经能够实现大概10厘米以内的偏差。结合高精地图,无人车能够准确地识别车辆到底是在哪条车道线上。市民过去用普通手机以及车载导航,通常不知道在高架桥的上面或下面还是在主路或辅路上,很有可能会识别错误,但现有技术完全解决了这些问题。
无人驾驶进入寻常百姓的生活离不开法律法规的完善。中国汽研院副院长谢飞表示,国外关于辅助驾驶,已有十多项标准。按照规划,到2020年,国外60%的车辆会把辅助驾驶作为标准的装置装配上车。
“预计到2018年,将形成比较多的标准,国内会有更多标配驾驶辅助系统车辆出现。”谢飞说,到2020年可完成50%装配,到2025年占比将达到85%。在自动驾驶方面,2025年预计会达到1%左右,约有30万~50万台车辆是完全自动驾驶的。
目前,重庆已经启动“基于宽带移动互联网的智能汽车与智慧交通应用示范”项目,利用重庆西部试验地进行智能汽车和各方面的测试。谢飞表示,未来3年,将对1500台车辆进行比较深度的测试。本报记者 王秋思
返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