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据浙江日报4月20日讯 浙江目前共有1496家养殖场通过农业、环保等部门的生态达标验收,获得环境准入资格。预计年内我省85%的养殖场都将完成生态达标验收,明年二季度起,全省畜禽养殖场将全面执行环境准入与退出机制。
“获得这个环境准入资格,就是进入我省养殖企业的白名单,只有拿到这个资格的养殖场,才有我省农业财政政策扶持资格。”省农业厅畜牧局相关负责人说,养殖场生态治理任重道远,这也是为防止“黑臭河”反弹采取的措施。
为严防养殖场成为摘帽“黑臭河”反弹的源头,省农业厅摸索出一系列长效管理办法,其中就包括畜禽养殖场生态环境负面评价机制。在省农业厅日前发布的《关于进一步深化畜禽养殖场整治全面推进长效管理机制建设的通知》中,明确自4月24日起,凡有偷排行为的畜禽养殖场,一经查实,即停止或取消享受县级以上农业财政政策扶持资格。
与此同时,从本月起,省农业厅通过浙江农业信息网和浙江农业微信,建立畜禽养殖场生态治理信息发布与举报平台,逐批发布养殖场验收合格名单,接受社会监督,形成养殖业主不敢污染、不能污染、不想污染的高压态势。
据了解,根据我省养殖场污染治理任务,目前全省禁养区养殖场已全部完成关停搬迁,保留下来的1.3万家养殖场中,已有9100家完成生态整治,余下的养殖场按计划将在年内全部完成治理。
返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