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省重庆商会日期:2013-10-16 点击数:442
重庆日报10月16日讯:沙坪坝区是重庆著名的文教大区,文教是沙区的传统名片。然而,如今的沙区在更多领域亮出了新名片——
沙区电子信息产业在全市首屈一指,2012年电子信息产业实现产值956亿元,占全市的65.7%;
沙区有西部最大的铁路编组站,有全国18大集装箱中心站之一,是渝新欧国际铁路大通道起点,重要的交通枢纽把重庆与全国、与世界紧密联在一起;
沙区是重庆对外开放的重要门户,2012年,全区实现进出口总额189.8亿美元,占全市比重的35.7%;
在商贸、科技、物流等诸多领域,沙区的优势也已渐次显露出来……
但是,沙坪坝并没有因此满足。
“沙区目前还存在资源配置不尽合理、产业结构不尽优化、功能特征不尽明晰等问题。问题需要解决,优势需要强化,产业需要升级。五大功能区划分与沙区发展实际相吻合,为沙区发展送来了‘风火轮’,带来又一次历史性机遇。我们要强化优势,按功能区定位细化规划、抓实项目,通过政府和市场两只手配置好资源要素,打造沙区经济的升级版。”沙坪坝区委书记王越在接受重庆日报记者采访时表示。
依托功能优势布局优势产业
——“两区两带三集群”勾勒出经济升级新“版图”
按照功能区划分,沙区歌乐山以东60平方公里属都市功能核心区;歌乐山以西336平方公里属都市功能拓展区。
沙区区委十一届四次全会9月30日通过的《关于加快建设功能区的意见》中确定,在核心区内布局商贸商务产业集群和文化旅游产业带;拓展区内布局科教及电子信息产业集群、现代物流产业集群和都市现代农业及休闲旅游产业带;沙区将依托这“两区两带三集群”的布局打造沙区经济升级版。
“这不是凭空想象,也不是把以前的产业布局推翻重来,而是在找出沙区的比较优势后,对原有产业布局科学地整合提升。”区委书记王越强调。
强化比较优势发展优势产业,会产生更强的竞争力,这是符合经济发展规律的。王越说,在确立“两区两带三集群”的产业布局前,区委、区政府曾组织专家,集中精力寻找沙区在都市功能核心区和拓展区中的比较优势,并依托其整合布局优势产业。
通过比较,沙区寻找出自己的三大功能性优势:
一是科教文化功能。沙区有18所大学,15万高校师生,以及60多家面向各类产业的科研院所,9万多科技工作者;沙区巴渝文化底蕴深厚,是红岩文化的发祥地,是重庆抗战文化集聚最密集的地区。
二是先进制造业和物流枢纽功能。在沙区都市功能拓展区内,有西永微电园、综合保税区、中国西部最大的兴隆场铁路编组站,有全国18大铁路集装箱中心站之一的团结村中心站,还是渝新欧国际铁路大通道的起点,具备内陆枢纽型口岸功能。
三是生态屏障。沙区中部的歌乐山、西部的缙云山脉,是核心区和拓展区的生态屏障,在功能区内有上百平方公里的生态屏障,优势明显。
“‘两区两带三集群’的布局就是要聚合与发挥这三大独特的优势,为升级奠定平台。”王越说。
强化优势 增强“厚度”
——60平方公里功能核心区内升级现代服务业,发展“2.5产业”
“我们的核心区内,已很难找到发展的平面空间,但是有增强城市‘厚度’的空间。厚度增强,同样可以强化优势,促进升级。”沙区政府主要负责人说。
在沙区最中心的三峡广场商圈旁,原重庆火车北站正在进行综合交通枢纽的改造;在上桥,襄渝、渝黔、渝昆等铁路的始发终到站重庆火车西站即将动工,总投资将达350亿元……
这些市级重大项目的布局,强化了沙区交通枢纽的优势。围绕这些项目,沙区不失时机地“延伸”了一批能提升城市品质的城市综合体、商贸商务、文化旅游产业设施项目,以增强城市的“厚度”。
“这个‘厚度’,也是产业与城市的融合度。”沙区政府主要负责人说,借布局优势来增强厚度也是对现有优势的强化,既能提升城市品质,又有利于促进核心区内现代服务业的升级。
三峡广场商圈就是通过抓住综合交通枢纽建设,做好延伸“加厚”文章来全面扩容和升级的。这个商圈现有42万平方米的商业设施,在综合交通枢纽及区公安分局片区的改造后,将新增47万平方米商业设施——这又为业态从中低档生活消费型向中高档的文化消费型为主升级提供了空间。
依托独特的科教文化优势,提升城市文化品位也是为城市增强“厚度”。
沿磁器口古镇往北、东南、西南方向,正规划拓展巴渝老街等项目;在古镇的核心区内,正在打造磁器口书画交易市场、龙呤艺术会馆等项目,以增加古镇旅游产业的文化“厚度”。
“增强‘厚度’,还需要‘腾笼换鸟’。”区政府主要负责人说,核心区内将迁走一批传统工业企业,腾出空间为被称为“2.5产业”的文化创意产业提供发展平台。
殷路是从新加坡回来的海归资深动画制作师。今年初,他来到沙区小龙坎新街一个仅5000平方米新开张的创意产业园,带领15名大学生创办起重庆拓维动画设计有限公司,开发从剧本到后期合成拥有全部自主产权的3D全息动画,目前已与北京自由港艺术有限公司开展合作,准备开创有中国特色的动画新领域。“在这里‘创意创业’,服务好,也不愁市场。”殷路说。
和殷路一样有创业想法的人越来越多,现在已有80余户文化创意企业到这个产业园创业。
据区经信委负责人介绍,沙区已依托核心区培育起立海都市楼宇等5个创意产业集聚地,注册的创意企业已有1380家;创意产业发展到工业设计、建筑设计、软件设计、服装设计、时尚消费、广告设计、咨询策划等七大类,并力争到2017年新兴产业产值突破百亿元,这使沙区在该领域具备了独特优势。
“硅谷”加“枢纽”
——在功能拓展区打造重庆高技术产业高地和重庆市物流中心
打造重庆高技术产业高地和重庆市物流中心,是沙区依托比较优势在功能拓展区布局经济升级平台的两大重要支柱,被称为是“硅谷”加“枢纽”格局。
打造重庆“硅谷”,建设融科学、技术、生产为一体的高技术产业高地,推动重庆工业由“制造”向“智造”转变,这是沙区人的梦想,并已付诸行动。
“有大批高校、国家和市级重点职高、科研院所,有数十万师生和科学技术人才,这是我们最大的优势。以此为依托,配套不断完善的产业综合服务体系,产值过千亿的现代电子产业园区域,已经具有‘硅谷’的雏形。”王越说。
产学研结合,高校和园区、人才和产业之间互动,推动电子信息产业不断提档升级,这是沙区整合各类资源优势,打造“硅谷”的路径。
“健全产业链条,有效促进各类优势相互转化,是‘硅谷’健康成长的关键。我们正在西永微电园旁边,建立为软件研发、工业设计等上游产业基地提供产品服务的市场平台等,这是沙区在‘硅谷’建设中的新举措。”沙区发改委负责人说。
物流枢纽功能,是沙区在拓展区内具有的另一比较优势。沙区正以33平方公里的土主物流园为主平台,大力发展现代物流产业集群,打造重庆的物流中心。
围绕中国西部最大的铁路编组站和重要铁路集装箱中心站、渝新欧国际铁路大通道起点,在土主物流园布局了金属材料、家居建材、五金机电、国际商品四大市场。
这四大市场,也是沙区“拓展”出的经济新增长点。全部建成后,年交易额将达2700多亿元。其中,占地1800亩的金属材料市场内,作为西南地区金属材料的交易、仓储、配送集散地和中心的西部金博城、重庆西部钢铁服务基地,都是西部地区单体建设规模和交易规模最大、发展水平最高的金属材料商贸物流总部基地;占地2300亩的家居建材市场,将集中国西部家居建材总部基地、中国西部家居建材统筹调剂市场、中国西部家居建材一级分销平台、国际家居建材中转枢纽于一体;占地1200亩的五金机电市场,将成为中国西部五金机电交易中心和五金机电产品直营总部基地和国际机电产品采购分销平台;在国际商品市场内,规划布局了亚洲城、欧美城、中国城和商务商贸区。建成后,将成为中国西部外贸城、国际商品展销中心、国际生活体验消费中心。
“踏石留印”狠抓落实
——45个重大项目撑起沙区经济升级版骨架
渝安集团是沙区高端制造业中的“龙头”。今年,集团销售总额将超过120亿元。
“像这样的产业项目,将被区里作为升级版的‘龙头’来抓。”区委书记王越说,区里将为企业创造升级的条件,让“龙头”的“头”昂得更高。
渝安集团当然也不会放过“升级”机会。集团董事长张兴海说,集团已经作出规划,在原小康车的基础上,向商务用车等方向上档升级。
“‘两区两带三集群’的产业布局是沙区经济升级版的一张蓝图。”王越说,要把这张蓝图变成为现实,需要一个个扎实的项目作支撑。
在区委全会上通过的《关于加快建设功能区的意见》中,附有一张建设功能区重大项目表,其中列出了首批要建设的45个重大项目,既有优化存量的,也有带动增量的,目的就是聚合优势,为推动沙区经济升级奠定平台。
如在现代物流产业集群中,沙区就依托西部最大的铁路编组站、重要的集装箱中心站和渝新欧起点站,新增了可利用多种运输方式的多式联运区,以加快形成新欧亚大陆战略桥头堡和中欧贸易重要中转站;新增了城市配送区,通过建设大型商超共用配送中心,发展家电物流、医药物流、商超配送物流等,变单一的物流集散地为综合功能突出的重庆城市配送集聚中心。
据介绍,沙区这些重大项目主要布局在三个方向:
一是围绕市级重大项目布局关联项目。市委、市政府从全局出发,在沙区布局了大学城、综保区、集装箱中心站、“三线三站”等一批重大项目。这些项目的落地,明显加快了沙区工业化、城市化、国际化的进程,沙区将利用这些重大项目的集聚辐射带动力,策划实施一批关联产业项目。
二是按照产业集群布局,策划实施一批区级重大项目。通过对接现有产业基础,实施一批见效快、操作性强的重大项目;摸准独特资源,科学研判新兴产业前景,布局一批潜力大、成长性好的新型项目。
三是办好一批民生实事项目。今年,沙区除不折不扣地办好市里所定22件民生实事落地到沙区的14个具体项目外,还立足区情,确立了安置房建设、农村基础设施建设等20个区级重大民生实事项目,总投入近10亿元。
“这些项目构成了我们经济升级的坚实骨架,下一步我们要以‘踏石留印’的精神,狠抓重大项目落地,实实在在地打造沙坪坝区经济升级版。”王越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