要闻阅读

要闻阅读

News Reading
企业中长期贷款比重创新高 温州实体经济释放积极信号

浙江省重庆商会日期:2014-07-18 点击数:212

    据浙江日报7月18日讯 经历担保链和资金链风险、经济脱实向虚困境之后,温州经济从调整的阵痛中不断释放出积极信号。温州银监分局提供的最新数据显示:截至6月末,全市中长期贷款余额1690.36亿元,比年初增加206.32亿元,比去年同期多增加38.38亿元,同比增幅达26.70%,中长期贷款比重为23.02%,创历年新高。这一变化显示出,温州当地经济盲目追求短期效益的投机性资金需求得到抑制,而实体经济等中长期投资需求出现良好势头。

  去年以来,中长期贷款比重持续增长。数据显示:2013年末温州中长期贷款比重为20.44%,比年初上升4.44个百分点,为近十年来中长期贷款增长最快的一年。曾在汽配业从业多年的温州人赵先生告诉笔者,去年他清理掉手头的炒房、炒矿等短期项目,将资金重新投入到汽配厂中,计划转型升级、扩大规模。这个方案得到了浙商银行的支持,原来一直发愁的中长期资金短缺问题,在该行帮助下,以农房作为抵押物,前后仅用了3天时间,拿到了款项。

  几年前,因老板跑路、企业倒闭,民营经济发达、中小企业众多的温州成为受金融危机影响深重的地区。背后原因,与温州部分企业前些年受房地产和虚拟经济的诱惑,忽视主业发展和技术创新,深陷资金链、担保链困境不能自拔有关。

  融资的主要矛盾不是总量问题,而是结构问题。专家认为,这导致总体经济融资过度与部分企业融资难并存,企业资产负债率偏高,短贷长用,多头融资、过度融资、最后形成“两链”风险。

  金融风险警醒浙江。经过温州政、银、企多方努力,通过制定指导性文件、建立政银企协调机制、设立应急基金等,尤其是启动温州金融综合改革试验,金融服务实体经济、化解小微企业融资难等方面都出现了积极向好的势头。

  在地方政府和监管部门引导下,银行优化信贷结构,重点加大对产业转型升级、小微金融、固定资产和重大项目的支持。农业银行温州分行数据显示:上半年基础产业贷款余额59.48亿元,比年初增加3.07亿元;中长期贷款余额250.70亿元,比年初增加18.85亿元。

  企业也受益于信贷期限结构调整。从事研发、设计、生产到系统集成的温州市创力电子有限公司,生产周期比普通生产企业要长,资金结算周期往往超过一年,曾因难获得中长期贷款,出现阶段性流动资金缺口问题,现在从温州银行获得了中期流动资金贷款,期限最高可达3年,则可以有效解决该问题。 返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