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据重庆日7月8日讯:企业水、电、路不通,找工业园区;技术上遇到难题,也找工业园区;新项目急需资金,还找工业园区。在潼南县工业园区,企业遇到问题后第一个想到的总是园区。

自2007年建立以来,潼南县工业园区一直致力于服务园区、服务群众,时刻关注企业和村民需求。今年以来,园区坚持“3+1”联动机制,强化县、镇、村三级联动与群众互动。同时,在全县各镇街、村社举行现场招聘会,发放各类招聘信息,解决了村民返乡就业和园区招工的难题。
目前,园区已直接帮扶200余名重点人群和83家重点企业,举办招聘会超过20场,解决就业岗位近1.5万个,帮助7500余名当地农民就近就业。
“3+1”机制加强群众互动
一大早,潼南县工业园区的工作人员曾评就急着出门,赶往潼南电子联合会的厂房,查看产品的包装情况。“这家企业做手机产品做了十几年,品质过硬,但没有好的包装和固定销量,一直打不出市场,利润很低。”曾评说,园区了解到这个情况后,专门定制了一系列外包装,为产品销售打开了市场。
“包装拓展了产品销路,还提升了产品档次,我们的产品已经和湖南卫视签约500万台!”电子联合会负责人高兴地说,“遇到什么难事,一个电话打给园区就能解决,也不用急得团团转了。”
像这样的情况也出现在各乡镇、村社的村民家中。家住双江镇花沟村5组的刘冬梅就是受益者之一。
“我上有双亲,下有3个小孩,家人要吃饭,娃儿都要读书,日子过起难啊。”刘冬梅说,听其他人说有困难可以直接找园区,她就试着打了电话。第二天,县工业园区的工作人员就来到她家了解情况。
如今,拿着园区送来的补助金,还有园区送来的合适的工作岗位,刘冬梅显得十分激动:“这下娃儿的学费有着落了!”
不仅如此,只要一个电话,不管是给老人安装电话、给残疾的村民配轮椅,还是请求政策支持、申请生活保障……只要是园区企业和村民的要求,园区都会积极出力。
据了解,自潼南县实行“3+1”联动机制以来,工业园区严格推行县、镇、村三级联动,加强与群众的沟通与互动。具体采取集中座谈、入户走访、问卷调查、电话访谈等形式,与困难群众、企业主、种养大户进行直接联系,解决群众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民生问题。
截至今年5月,潼南县工业园区已收集200余名重点人群和83家重点企业的联系方式,随时保持联系,了解问题办理的情况和满意度。
破解村民就业难题
6月18日,天还飘着蒙蒙细雨,潼南县滨江公园依然人潮涌动。
“离家这么近的地方居然有这么多企业招工,稍微远一点的都包吃住,还有交通车接送,我得好好挑个适合自己的!”看到招聘展板上众多的职位需求,米馨有些激动。
家住新店村的米馨一直在江浙地区的服装厂打工,每年回家不到两次。“听说家乡园区招人,我特地跑回来看看,没想到待遇这么好,有合适的我就不回江浙厂了。”米馨对回乡就业充满了向往。
作为招聘方的殷正更是“现身说法”,将自己回乡一年来的感受拿出来和大家分享:“我以前在深圳打工,也是去年才回来的。现在我在家门口赚钱,还能照看家里,真是挣钱家务两不误!”殷正脸上带着满意的笑容。
在6月18日举办的“园区企业用工现场招聘会”上,有1800余人进场咨询洽谈,其中175人在当天达成了就业意向,并与企业签订就业协议书。
实际上,这得益于潼南县工业园区的积极推动。据介绍,园区每年会在全县各乡镇、村社举行现场招聘会,同时将用工信息做成传单、日历,在人口聚集地进行分发,为村民就业开拓了广大平台。此外,园区还降低了用人限制,将招工年龄定为50岁以下,进一步扩大了招聘范围。
“潼南县有富余劳动力30余万人,其中大部分流向了广州、深圳地区,本地劳动力不足,园区招工成难题。”潼南县工业园区相关负责人说,“我们通过打造就业平台、加强宣传等多种方式,既解决了招工难题,又让村民尝到了在家门口打工的‘甜头’。”
目前,园区已举办招聘会超过20场,解决就业岗位近1.5万个,帮助7500余名当地农民就近就业。
专注服务园区需求
接过手中一叠许可证、登记证,天远微动力负责人云恩友感慨万千,对工业园区的工作人员连声道谢,“真是太感谢了,这么快就办好了,省了我来回好多功夫。”
“以前办个证东奔西跑,如今都是送证上门了。”云恩友说,现在只要把所需材料备齐,统一送到园区办事处,4、5天的功夫就能拿到证件,“又快又方便!”
据了解,为了脚踏实地地帮企业办实事、办好事,潼南县工业园区专门成立了企业服务部,帮忙办理企业立项(备案)、工商注册、税务登记等各种所需证件。
此项帮办业务实行“一个窗口接件、一个窗口受理、一个窗口办结”制度。在办事人员收到企业申请后,立即检查申请人提交的材料是否齐全,对材料不齐或需要更正的出具一次性告知书。同时,坚持“限时办结、超时追责”原则,联系相关单位优化审批流程,确保在承诺时限内完成审批工作。
自“一个窗口”制度推行以来,确立了责任主体,减少了审批环节,简化了办事手续,缩短了工作日,极大地方便园区企业发展,得到企业一致好评。
与此同时,作为与企业沟通的直接桥梁,工业园区不仅仅只关注企业主体,还时刻关注着企业员工。
员工工作是否顺利、技能培训进展如何、住宿条件好不好,即使再琐碎的小事,工业园区都加倍关注。
工业园区相关负责人认为,“园区服务无小事,一些看似的‘小事’对群众来说可能是关系到他们生活的头等大事。”
尤其是面对7月以来的高温天气,园区工作人员将每周赶去园区工地,为正在施工的工人们送去避暑药品,并做好一系列遮阳措施,让路面作业避开高温时段。
(文/王静 詹米璐)
返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