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温州日报3月11日讯(记者 叶德初)继2012年获批空港口岸扩大开放之后,日前温州又多了一张“国际通行证”。昨日,记者获悉,温州港口岸扩大开放已获国务院批复,今后,温州港发展的外部政策限制将不复存在,将有更好的条件去开辟国际航线、吸引跨国航运企业,成为我市发展外向型经济的主力平台。
历时十年“修成正果” 获批码头岸线长3966米
“这次温州港口岸扩大开放获批,对温州来说来之不易。”温州市府办口岸处副处长李智还记得当日拿到批复文件时的激动。他说,温州港口岸扩大开放报批工作整整历时十年时间,其审批级别之高、牵扯部门之多,所涉政策之广,是温州史上难度最大的审批之一。
温州港地处浙江省南部的温州湾、乐清湾内,拥有350公里海岸线,是全国二十五个主要港口之一,国家港口规划对温州港的定位是国家主枢纽港。它北邻上海港、宁波港、南毗福州港、厦门港,东南与台湾的高雄港、基隆港隔海相望,是浙江口岸距离台湾各港口最近的港口。
根据国务院批复温州港口岸扩大开放的文件显示,温州港共获批码头岸线长3966米、泊位13个,其中状元岙获批岸线3872米,另外94米在平阳港区,有一个多用途泊位。状元岙港区获批的岸线中,2752米为集装箱岸线,用于9个集装箱泊位;1120米为化工作业区岸线,共3个泊位。
目前,状元岙港区一期9个泊位已有2个泊位建成投用,化工码头一期也已开始建设,状元岙港区二期工程3个5万吨级(兼靠12万吨级)集装箱专用泊位计划于今年底进场施工。平阳港区的泊位也已投用。
此外,与扩大开放相配套,中央编办为温州港口岸核增查验人员编制131名,分别用于配备边检、海事、海关、出入境检验检疫等工作人员。
“温州港口岸获取开放资格,将为温州企业、温州商人的内外贸易创造极大的便利。” 李智表示,之前温州只开放了杨府山、七里港等小港口,95%左右的货物都外流到上海、宁波等港口进行中转,今后随着航线的开通,温州的货物可以直接从家门口出发。
航运公司吃下“定心丸” 外贸企业期待新航线
海洋运输以其运量大、费用低、航道四通八达的优势,成为国际贸易中最主要的运输方式。但温州由于港口发展相对滞后,海洋运输能力还有待加强。
“目前,温州大部分的外贸货物都是在宁波、上海等地中转。”据温州港集团副总经理杨育孜介绍,通过水路运往宁波、上海的只占20%至30%,其余的都是走陆路。
另外,温州的近洋航线只有2条,一条是每周二从上海出发,挂靠温州-基隆(台湾)-台中(台湾)-高雄(台湾);一条是每周五从上海出发,挂靠温州-那霸(日本)-基隆(台湾)-台中(台湾)-高雄(台湾),该条航线也是浙江、福建地区唯一一条至那霸港的直航航线。
“此次获批,将为我市发展海洋运输业提供前所未有的机遇。”杨育孜表示,随着口岸的开放,以及港口基础设施的逐步完善,他们将更有底气去吸引航运企业和开辟国际航线,将原来从公路出运到其他港口的货源从温州港下水转运到世界各地,最终降低温州本地企业的物流成本,吸引更多腹地货源从温州港进出。
而对于航运企业来说,这无疑是让他们吃下了一颗“定心丸”。
浙江远洋温州国际货运有限公司董事长董炳贤告诉记者,航运企业若想开辟新航线,首先对港口的要求是正式开放,临时开放他们是不会考虑的。他们企业在1996年就开辟了温州至宁波的支线。当时,他们也想和其他国际航运企业合作,开辟远洋航线,但是受港口条件和外部政策限制,最终未能成功。现在,温州港则是“万事俱备、只欠东风”,只要有航运企业愿意,温州就能拥有属于自己的远洋航线。
口岸扩大开放,最高兴的莫过于温州的外贸企业。“若是温州港能开辟相应的航线,今后我们也不用舍近求远了,我很期待。”育才控股集团有限公司董事长苏尚州表示,目前,公司的产品都是走陆路到宁波港进行中转,再运往欧美、德国、俄罗斯等国家,人工、运费成本都比较大。
而从温州港出发,按他的估算,一个大的集装箱至少能节省2000多元,小的集装箱也可以省下1500元左右。另外,从时间上来讲,比从宁波港出发节约5日至7日,极大提高了效率。不过,在苏尚州看来,温州公路等基础设施也要跟上,避免今后道路运输能力不足而限制温州港的发展。
港口软硬件双双“升级” 加速推进“温州大港”建设
“港兴则城兴”,这是港口城市发展的基本经验。有研究表明,港口的生产和经营每创造1元GDP,可以带动其他相关产业创造5元的GDP;港口外贸集装箱每增长1万TEU(1TEU是指1个20英尺的箱),能拉动外贸进出口总额增加1亿美元。
当前,温州正处在城市环境优化、城市经济转型升级的关键阶段,口岸开放带来的人流、物流、资金流,将极大地补充发展的要素,给温州大都市圈的华丽转型插上腾飞的翅膀。
近年来,温州的水运发展较为迅速。相关数据显示,去年温州全港完成货物吞吐量7379万吨、集装箱吞吐量57万标箱,同比分别增长5%、10%。“随着口岸开放,温州的水运将迎来新的发展机遇。”据杨育孜介绍,温州港划分为七个港区,包括状元岙港区、乐清湾港区、大小门岛港区等三大核心港区以及瓯江港区、瑞安港区、平阳港区、苍南港区等四个辅助港区。接下来,他们将加快这些港区的开发建设,加大港口软硬件“升级”力度。
今年我市计划完成乐清湾港区A区一期两个5万吨级兼靠10万吨级深水泊位建设,实现乐清湾港区首个公共码头开港试运行。在大小门岛港区,将力争2014年底实现温州首座跨海特大桥主桥全线贯通,而其小门西片围凃工程、黄岙二期围凃工程以及七里港区二期工程等都在平稳推进中。
在硬件条件具备的情况下,口岸查验、通关,以及航线开辟等软环境也需要迅速跟上。据李智介绍,目前我市已经着手开始建设电子口岸信息化平台,梳理货物通关流程,并与各类港航、物流、港口投资企业等多方接触,力求尽快开辟更多国际航线。
此外,借口岸扩大开放的契机,今后我市还将打造更高级别的开放平台。据介绍,两年来,我市陆续谋划和启动了乐清湾港区申报开放,以及综合保税区、B型保税物流中心等高级别开放平台的申报工作。这几个平台如果能够获批,对温州产业的转型升级将带来巨大的推动,同时,也将加速“温州大港”从梦想迈进现实。
返回